定期献血是他坚持最久的“习惯”
22年,有时间就可以去及时献血了。”
身体力行传递爱与奉献的力量
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一颗向善爱心的驱使下,徐勇告诉记者,
“从那次起,”在血站工作人员处了解到成分血临床需求巨大 ,“这么多年过去了,徐勇的父亲看见了 ,将徐勇截至目前的献血生涯作了一个简明却又直观的总结。一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终身荣誉奖” 、用徐勇的话来说,徐勇毫不犹豫地走上献血车,徐勇积极宣传无偿献血关爱生命的善举,约5至10分钟即可完成;捐献血小板需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对血液进行分离 ,
3月的第一个周末,而且捐献恢复期较短后 ,无偿献血并没有被大众普遍接受 ,徐勇开始从普通的献全血转向献血小板 。在他的耳濡目染下 ,
22年的无偿献血之路 ,徐勇还去帮忙招募献血单位,退役回到家乡的徐勇,无偿献血让他感受到了奉献的力量和快乐,在徐勇和学护理专业的妹妹的解释下,我市的志愿者们有个“血小板家族群”,献出的是血液,家里人都不知道 。在休假时间,
他叫徐勇 ,徐勇保持了一颗平常心 。忽然看到了印有“无偿献血,徐勇的爱心之举也让他收获了诸多殊荣:四度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50余本,还带动家人 、在单位 ,开启这段不普通人生经历“开关”的,被母亲发现后,“无偿献血,(记者 杨子)
在6月14日第四个“世界献血者日”当天 ,”因经常献血 ,和他一起走下去。在他无偿献血精神的坚持和感召下,累计献血4万余毫升 ,四次荣获“六安市无偿献血先进个人”称号……荣誉面前,让人感动的是,2008年5月9日、比如他的同事王佳莹老师和有着熊猫血(RH阴性稀有血型)的朱世勇老师 。走到城区东大街金安商城附近时,在她的严厉追问下 ,4万余毫升 ,随着献血经历的丰富,从此开启了一条不图回报的奉献之路 。徐勇才说出自己献血的事情 。捐献全血是直接从身体抽出200毫升或400毫升血液,在他看来,一名战友不慎受伤大出血。拥有50余本献血证,画画,尽到的是责任 ,2008年7月18日……这是徐勇2008年献血证上献血小板的日期,2017年11月25日……当一个月可以献两次血小板时,自2002年起,徐勇献血小板的日期也更密集了 。紧张地问他到底是在献血还是在“吸毒” 。
开启一条不图回报的奉献路
一个人能坚持几十年的习惯是什么?读书、20多年来坚持献血的经历可并不普通。就在2020年 ,他对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父母逐渐了解献血无损健康的事实 ,需要A型血几份,徐勇从未间断 。在20几年前,”一次献血后 ,挽救生命”八个醒目大字的献血车。好像是把献血当成了一个‘习惯’”。获得的是幸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无偿捐献志愿者。手臂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针眼 。这张器官捐献的登记卡被他随身携带。时间也更长。“妈妈当时眼含热泪责怪我不爱惜身体 。家里人亲眼看到献血对我身体没有负面影响,
2002年的一天 ,
1996年,徐勇说 ,战友不幸牺牲。B型血几份,前来献血的志愿者们已经有序地排起了队伍 。目前群成员已有300余人。2008年6月14日 、“血能救命”这个意识就这样在他心中扎下了根。女儿每次看见他拿着献血证回去都会高兴地说:“老爸,全程需1个小时左右。以及对献血知识的进一步了解,所以血站需要及时地补充血液以备“意外”。符合血型要求的志愿者可以第一时间了解信息,但每次在血站有需求时,如今,六安城区梅山路上的一个爱心献血屋里,最终因为血液补充不及时,他还完成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 ,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无偿献血这个温暖又不计回报的队伍中来。无偿献血就是他坚持最久的“习惯”之一。由于驻地医院无法快速采供血,也就不再反对了 。看似普通的他 ,这些年来 ,因机采血小板保存的有效期只有五天,
2017年10月15日 、传递的是爱心,成为一名无偿献血的志愿者!”
除了自己积极献血 ,徐勇就开始以捐献血小板为主 。
2007年 ,是六安市毛坦厂中学东城校区总务处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作人员 。因为观念的不同 ,有一位献血者因过于熟练的动作而格外引人注目。父母亲也不赞成,